2014年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|報導

與公民並進的香港新聞自由/宋小海

主持人林東泰教授

 

「2014年亞洲華文新聞專業論壇」於5月27日在清華大學台北辦事處會議廳進行,首場聚焦於香港新聞自由現況,由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主講,台師大副校長、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林東泰教授擔任主持人,並與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和文化媒體人張鐵志展開精彩的與談、對話。在演講之中,麥燕庭深入分析香港媒體生態日趨封閉的情況,並且現已有超過八成的新聞傳媒老闆或管理高層,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。同時,她也點出中資、港府和中國如何以各種手法壓迫新聞自由。

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

麥燕庭表示,亞洲電視、鳳凰衛視、《成報》等媒體,背後都有中資參與控制。而過去香港「文人辦報」現已轉型為上市或商業集團經營,面對中國13億人口市場與香港約700萬人口相比,自然更向中國市場靠攏。中資機構在2013年香港上市公司比率已上升達56.5{b45b4e8054f30de3cdbef933dce5bb53e574504aa7c9501adf0d2cc9cc047453},雖然在香港廣告市場約一成、並集中於金融業,但已與報章媒體邊際利潤相近,仍能有實質影響。

對於香港新聞自由趨勢,麥燕庭認為回歸中國後雖不致一夕變天,但言論退縮程度仍比想像中更快。初期中國表面尊重一國兩制,對香港媒體「抓大放小」,但2003年超過50萬香港人上街反對《香港基本法》第23條關於國家安全條款立法,而在2012年9月港人集體反對中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,中國高層皆認定傳媒有問題,因此對傳媒的打壓控制更多,如《信報》在去年人事變動,從社長到採訪主任都更換過。

打壓新聞自由  暴力手段也出籠  

麥燕庭認為,香港政府本身也不願意傳媒太活躍,去年港府擬修《公司條例》限制公眾查閱公司董事等資料,最後被香港記協聯合中小企業、勞工團體等民間力量反對,最後才成功阻止政府修法。

「預謀襲擊傳媒沒有一個有破案的。」麥燕庭指出,近年針對傳媒暴力事件增加,光是從2012年7月到13年6月一年之間,就有18件襲擊與騷擾傳媒事件,而政府的態度卻不當一回事。而自去年到現在,《明報》前總編輯劉進圖、《香港晨報》高層利婉嫻等人遇襲,顯現新聞自由受到威脅。

麥燕庭認為,記者雖然是社會的觀察者,但因近年形勢逼得記者改變,為此香港記協已多次舉辦遊行抗議,也對立法會進行遊說,透過國際人權及言論自由組織向香港政府施壓,並把問題列入在聯合國人權相關報告。

張鐵志:香港與台灣之間有緊密的連繫與關注

張鐵志/台灣評論人,現任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

香港《號外》雜誌主編張鐵志表示,《號外》是一本文化雜誌,做為一個台灣人在香港這一年多的觀察,特別感受到香港人不喜歡中國,就連香港東方文華酒店將電梯加入簡體字,亦引起媒體輿論最後取消;而香港人很喜歡台灣,在各生活娛樂雜誌幾乎每月都有台灣旅遊的題目,而這些反映香港自身的焦慮及想要發展的方向。

張鐵志指出,這兩年香港與台灣之間有緊密的連繫與彼此關注,在政治社會議題自香港「反國教」之後,到今年台灣「太陽花運動」,則成為香港媒體頭版,年輕一輩的香港人也關注聲援台灣學生運動。其實台灣與香港的命運有曲折式類似,台灣在1945年被交還給「祖國」,島上人民並沒有發出自己聲音的權力,同樣地香港在1997年被殖民國交還給中國,也沒有成為政治主體發出自己的聲音,但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,這十年來香港各種公民社會力量,包括底層社區保育的行動,一個新的政治主體正在形成,近期更有關於特首普選的政治改革討論,也可能將出現佔領中環的運動。

張鐵志認為,關於青年貧窮化、政府圈地發展主義等現象,可見於這幾年的全球民主抗議活動,反映了威權或新興民主國家無法回應人民需求,但台灣與香港又共享了其他國家所沒有的「中國因素」,而香港又比台灣嚴重得多,畢竟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,更關注中國北京對政治經濟媒體的影響。而在台灣反服貿運動,香港的經驗也被討論對照。

「香港處於關鍵的歷史時刻,是一個死亡與重生的時刻。」張鐵志說,香港除了老店付不出租金歇業、傳統社區要被拆遷等具體生活方式消失,甚至包括自由與法治等核心價值,例如學者以英文撰寫《香港簡史》中譯本刪去六四等敏感字眼,就連廉政公署也傳出賄賂中國官員醜聞,讓港人對制度信任崩解,但近年也有新生力量,從社區保護重建運動,到土地、農業等議題討論,可見新的價值正在出現,而《號外》也透過各式專題,希望讓香港正在發生的運動更有力量。

馮建三:「中國因素」是潛台詞

馮建三/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

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表示,「中國因素」是潛台詞存在已久,而在2012年11月台灣學生在反旺中併購案時,在行政院前提出「反中國因素、要政府表態」,首度正式浮出台面,但對於媒體秩序,除了要求政府把手鬆開,該要求政府做什麼,更是一大困擾。

馮建三指出,自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針對傳媒公信力調查,公營廣播機構的香港電台多次高居第一,但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透過其他頻道播放,雖然在2009香港特首曾蔭權提出為香港電台擬設獨立電視頻道,但去年港府最後將兩張無線頻譜給予私人集團,卻未見港人對香港電台設立頻道的支持,是否出自對港台將是中國意志的懷疑,亦或來自其他原因。在反對中國因素之後,應該要對媒體有更進一步的想像及主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