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越新聞獎基金會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基金會緣起及使命
    • 現任董事會
    • 贊助我們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年報
  • 頒奬典禮
  • 得獎作品
    • 卓越新聞獎
    • 社會公器獎
    • 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
    • 新聞志業終身成就獎
    • 20週年報導獎助計畫
  • 參賽資訊
    • 卓越新聞獎
    • 社會公器獎
    • 特殊貢獻/終身成就獎
  • 活動紀實
    • 卓新沙龍
    • 亞洲新聞專業論壇
    • 調查報導工作坊
    • 數位敘事創新小論壇
    • 其他活動
  • 出版獎助
  • 卓越新聞電子報
  • ENGLISH

Select Page

Share:

Previous2017卓新沙龍卓新獎得獎人學思歷程演講|記者可以不一樣(三)
Next大數據在新聞傳播上的應用-PCMag.com丹・柯斯塔(三)/廖家慧

卓新沙龍

  • 卓新沙龍影片合輯
  • 2023
  • 相振為|國際專題記者的修行之路:訓練、實戰與考驗
  • 萬年生|一張財報到媽的多重宇宙
  • 鄭郁萌|有些故事只有你能寫出來
  • 2022
  • 劉光瑩|氣候報導之路:從德國森林到花蓮深山
  • 林瑋鈞|太魯閣號事故報導的速度、準度與深度
  • 楊紹華|財經新聞與社會公義 我們如何解析「翁茂鐘案」
  • 黃明明|「協尋忠實觀眾–電視新聞的十字路口」
  • 2021
  • 楊貴智|法律人的新媒體之路
  • 張潔平|編輯作為一種技藝:形塑公共的策展人與守門人
  • 林靜梅|現場的美德—即時新聞的原生、採集與肉搏
  • 2020
  • 楊惠君|從 SARS 到 COVID-19 世紀之疫的媒體報導新挑戰
  • 陳虹瑾|從數據與故事出發,我們如何追蹤「一帶一路」沿線國現況
  • 林益如|電視新聞即時報導的變與不變
  • 陳嘉宏|政治新聞評論的現在與未來
  • 2019
  •  王之杰:500天換來的專訪 – 印尼總統佐科威獨家專訪紿末
  •  楊子磊:從日報、網媒到雜誌的攝影筆記
  •  陳廷宇:獨立特派員 – 我們與惡的距離—談深度專題報導的挑戰
  •  李慧宜:最遠的距離—以城鄉視野淺談台灣新聞的扁平化
  • 2018
  •  劉致昕:他們教我做的國際報導:難民、我爸、編輯台
  •  呂國禎:數位科技、創新如何應用在調查報導
  •  王結玲:求變!不可缺的電視新聞
  •  梁玉芳:其實我只是想找樂子-記者如何在黑暗路上給自己掌燈
  • 2017
  •  何榮幸:從目擊者到報導者
  •  高有智:記者可以不一樣
  •  魏忻忻: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醫藥新聞
  •  林怡廷:非典型的新聞古典主義者

Designed by Elegant Themes | Powered by WordPr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