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蛇隨棍上 透過仲介「跟著漁工走一回」
「仲介,是這個環節中永遠不會跟你說話的。」因緣際會下,李雪莉透過一位學運朋友牽線,認識另一位朋友,他爸爸剛好是東港船東。跟船東的聊天時,剛好仲介打來,李雪莉說,「我們就『打蛇隨棍上』,問說能不能跟仲介聊聊」。第二次採訪仲介時,剛好有漁工來台,才有機會拍下一系列的漁工來台的照片。
李雪莉說,「跟著漁工走一回很重要。」從入境、抽血檢查(登革熱)、再到安置所,採訪團隊跟著漁工、仲介走了一回。這次經驗,在感性面,李雪莉說,「我們要勞動力,但是來了一群人,他們是有感情的人。」在理性面,團隊採訪過程對仲介合約有任何疑慮時,可以請教仲介。
跨國拼圖 重返奴役之路
Supriyanto過世時,留下一個霹靂包,這個霹靂包直到記者到Supriyanto印尼家裡採訪時,記者蔣宜婷問他家人,「你們都沒有打開它嗎?你們願意在我們面前打開它嗎?」才終於打開,霹靂包裡放了可蘭經、戒指,跟寫了Supriyanto印尼家地址的紙條。李雪莉說,「讓我覺得他(Supriyanto)上船兩三年,好像深怕被人遺忘。」
2015年,Supriyanto從東港上船,出發到南太平洋捕魚,當時船老闆是個小船東,第一次當老闆,但短短3個月的時間,船上漁工死了2位。第1位漁工落海,遠洋漁業漁工落海,只要在海事報告中,紀錄船在那裡停留3天,船長就沒有任何責任。被屏東地檢署以「病死」快速結案的Supriyanto是第2位漁工。
但Supriyanto的死亡究竟是勞資爭議還現代奴隸、是個案還是普遍情況?
為了找到答案,團隊決定到印尼。印尼當地,很多人都曾到台灣工作,或有台灣的居留證,有些家庭門外只晾著女人、小孩的衣服,因為男人出國工作了。到過台灣工作,房子明顯比較漂亮。
透過到訪印尼,記者採訪印尼當地的「牛頭」。當台灣船東需要漁工時,會向台灣仲介下單,台灣仲介在與印尼仲介聯繫,印尼仲介在透過牛頭找人,在每一個仲介所你會看到成千上百個護照等著出國。
之後,記者第一次交稿時,他認為漁工是自願來台工作,來台工作確實改善了他們的生活。但李雪莉問到,「『自願為奴』可以將這現況解釋為結構性問題嗎?」
討論後,李雪莉認為,這不只是自願的問題,很多漁工是在貧窮、或欠缺機會下選擇來台,且很多人都不識字,在不清楚合約內容下上到漁船。合約內容包含,超時工作、無條件服從船東、處罰條款等不合理要求,這些內容顯示,船員無法自由地進出這份工作。李雪莉說,在國際勞工組織(ILO)的定義中,這就是「unfree labor」、「現代奴隸(modern slavery)」,確認定義符合後,記者修改報導內容。
除了團隊自身的採訪外,李雪莉說, 透過Tempo用當地語言採訪印尼漁工,團隊才知道很多漁工是「做十(小時)休二」;且常在缺乏氧氣瓶下,進到船底修理機器;Tempo也進到監獄採訪,發現很多人假造海員證,甚至連技能證書都是假的。李雪莉說,讓一群沒有相關專業技能的漁工上船工作,「根本是把他們放到地獄裡。」
印尼媒體Tempo 19年經驗建立嚴謹的調查報導步驟
規劃《血淚漁場》報導時,李雪莉透過GIJN(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)在尼泊爾與Philipus Parera簡短談了半小時,之後在信件往來下,開啟這次的跨國媒體合作。
「Tempo Magazine」是印尼當地46年歷史的老牌媒體。Tempo在1998年成立調查報導團隊,有19年規劃調查報導的經驗。Philipus Parera也與民眾分享Tempo規劃調查報導時的6個步驟(six steps):Initial Data →Investigative Plan → Data Collection→Verification & Analysis→Confirmation → Production。
Tempo規劃調查報導6個步驟(six steps)。(攝影/吳佳穎)
在第二階段規劃調查計畫(Investigative Plan)時,必須建立報導假設(Hypothesis),在採訪與資料蒐集、分析過程中,不斷回過頭驗證報導假設。當採訪資料無法驗證報導假設時, Tempo會停止(stop)調查報導計畫,Philipus Parera說,「If we did the wrong report, we will feel sorry to the person.」
除了調查報導,Tempo內部也有嚴謹的編輯(Editing)制度。在Tempo,擔任編輯(Editor)必須有6~7年以上的記者(Reporter)資歷才能出任,資深編輯(Junior editor)則必須有18個月以上的編輯經驗。
報導者外,Tempo也曾參與「巴拿馬文件(Panama Papers)」國際調查報導,並與BBC印尼分部,合作關於Pizza Hut與為丸龜製麵使用過期原料的調查報導。「巴拿馬文件」的報導中,雖然指出印尼某部長級人物在巴拿馬設有離岸公司,藉以洗錢、藏匿貪污資料。對此,政府雖然成立工作小組,但隨著新聞熱度漸弱,最後沒有造成任何改變(nothing happened)。
「巴拿馬文件」的報導經驗後,Philipus Parera說,「跨國媒體合作,能引起更多外國媒體監督。」這次與報導者合作進行《血淚漁場》調查報導,報導刊登後,政府成立工作小組,除了懲罰40~50家非法仲介,也重新劃分中央單位發放簽證的職權。李雪莉也說,相關新聞也對台灣在印尼的外交體系產生壓力,「跨國媒體合作,政府為了維持國家形象,政府官員往往會謹慎地看待問題。」
《血淚漁場》刊出時,也與蘋果日報合作以頭版形式見報。李雪莉說,「如果行政院長不看報導者,我們要跟行政院長會看的媒體合作。」(攝影/吳佳穎)
除了與報導者合作,過去Tempo也曾參與「巴拿馬文件」的報導,並與BBC印尼分部合作,進行Pizza Hut與丸龜製麵使用過期原料的調查報導。(攝影/吳佳穎)